来源:湖北日报 日期:2018-07-23
一根光纤,一秒钟能传送多大信息量?
40多年前,我国的第一根实用光纤,容量是8兆。
如今我们用的宽带,容量不到1TB(1TB=1024G 1G=1024兆)。
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容量达到100TB的光纤,已经诞生。
7月6日,86岁高龄的皇冠体育,皇冠体育app皇冠体育,皇冠体育app赵梓森,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最早的实用型光纤 通过加盖挖地造出
上世纪70年代,赵梓森造出国内的第一根光纤,引发轰动。
到了1981年9月,邮电部和国家科委确定在武汉建一条光缆通信实用化系统,意在通过实际使用,完成商用试验以定型推广。这项任务限于1982年完成,故简称“八二工程”。
任务线路长,要求光纤必须大批量量产。量产包括熔炼、拉丝、测试、套塑四个基本环节,其中拉丝环节最难。
“四氯化硅等原料融化了之后就拉成丝,上面再涂保护涂料,如果玻璃在冷却的时候遇到水蒸气,就会出现裂纹,所以拉丝工艺的要求很高。”赵梓森说,拉丝后还要烘干,玻璃丝没干就不能卷起来,因为保护涂料会沾到一起,“怎么办呢?只有把厂房加高。”
赵梓森说,时间紧任务重,当时大家都在想办法加高厂房,可如果加太高,地基撑不住。
怎么办?当时一位工人随口说“不能加高,那就挖地咯”,一语点醒梦中人。
“要不怎么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那位工人的一句话,解决了大问题。”赵梓森说。
通过向下挖,光纤的大批量量产解决了,“八二工程”如期完成。
当老师也和其他人“不同款”
1954年,赵梓森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邮电学校(邮科院的前身)当老师。
刚开始,赵梓森教数学和物理等基础课,结果他的学生成绩,要比其他班好。
于是其他班的老师有意见,说“赵梓森给学生出的题太简单”。
之后统一出题,赵梓森的学生成绩还是名列前茅。
“原因很简单,我不像其他的老师那样搞题海战术,我是将题目归类,这种题有这个特点,出两个这样的题。那种题有那样的特点,又出两个这样的题,这样学生更容易融会贯通。”赵梓森笑着说。
未来的网速只会更快
从四氯化硅到有机硅,国内的光纤正在经历着材料革命。
随着新材料的使用,光纤的传输速度和容量也在突飞猛进。
“有机硅的硅的利用率是70%,四氯化硅是37%,这个差别有点大。而且四氯化硅是液体,经过加工会释放氯气,对人体有害。有机硅不含氯,这就是新技术。现在国内国外,包括美国都在做。”赵梓森说。
在邮科院,通信机非常先进。目前,传输容量达到达到每秒钟100T的通信机,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能做,一个是美国,一个日本,还有一个就是中国。
赵梓森说:“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通讯的带宽,对5G以及后续产品,都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这个100T系统还没有人去用,因为容量太大了,没有那么多东西往里面放。现在实际应用的带宽,1TB都不到。未来的网速,只会更快。”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朋)
原文: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thasEx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