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锋 范勤 杨林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2-2 23:45:28
航天医学工程学是我国载人航天任务催生的一门旨在研究解决载人航天中与人密切相关的医学/工程问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基础学科。载人航天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其所面临的一系列与航天员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相关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出席近日举行的以“航天医学工程学理论、实践与发展展望”为主题的第358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强调,面对后续极具挑战性的载人航天任务,应加快航天医学工程学学科建设。
载人航天催生特色学科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陈善广在题为《航天医学工程学理论、实践与发展展望》的评述报告中介绍,航天事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与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催生和促进了相关领域新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其中航天医学工程学也应运而生。该学科以系统论为指导,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体系,研究载人航天活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特征规律,研制可靠的工程对抗防护措施,设计和创造合理的人机环境,寻求载人航天系统中人(航天员/载荷专家)、机(载人航天器及运载器)和环境(航天环境和飞行器内环境)之间的优化组合,确保航天活动中航天员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航天医学工程学以飞行任务需求为牵引,有着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沈力平研究员说,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代航天高技术领域的前沿,代表一个国家航天技术的总体水平。航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完成,又为任务的延伸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航天医学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航天环境医学、重力生理学、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等。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莹辉认为,在未来的宇宙驻留持久战中,是否拥有确保健康的有效手段是制约飞得更远、驻留更久的关键。航天医学工程学学科对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特殊环境条件下生理学、心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延伸和发展。
陈善广分析归纳了航天医学工程学最主要的五个特征:载人航天任务的牵引特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医工结合特色、明晰的学科目标和鲜明的系统特性。
三次载人飞行体现学科生命力
与会专家指出,航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的指导思想。我国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推动了航天医学工程学的成熟与跃升,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验证了学科对工程指导的有效性,体现了学科的生命力。
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实践,使航天医学工程学理论与技术经受住第一次实战考核与检验,并在工程化方面获得新突破。创建了航天员选拔训练体系和航天员医监医保体系;航天环境医学与航天工效学研究,为飞船的适人性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穿着我国首套舱内航天服遨游了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服工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5年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参与科学实验标志着航天医学工程学走向成熟。通过神舟六号载人飞行,研究人员突破了环控生保工程中的微重力适应难题;创建了多人飞行乘组选拔的指标体系、标准和方法;创建了飞行乘组飞行前状态调整和综合保障技术,确保乘组训练合格率100%、零伤病率,确保飞行乘组达到最佳临战状态。
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成功,展示了航天医学工程学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突破并掌握了舱外服研制技术,建立了先进的舱外服体系结构和研发平台,“飞天”舱外服的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的出舱活动大型地面设备等填补国内空白。
迎接新的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将沿着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的方向发展,并将遇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这为航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任务和新挑战。
会议执行主席、皇冠体育,皇冠体育app皇冠体育,皇冠体育app、航空医学研究所俞梦孙认为,航天医学工程学在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但是其科学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学术研究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建议不断加大学术研究的开放力度,并亟待从加强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把该学科做大做强。
会议执行主席、皇冠体育,皇冠体育app皇冠体育,皇冠体育app、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戚发轫指出,建立航天医学工程学的根本目的是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要凝练学科的核心和特色。沈力平建议,认真分析国家载人航天后续计划新的任务和目标,紧紧围绕航天员和航天员安全与生活保障两个方面,突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部署后续研究工作。针对空间探索的复杂性、挑战性,李莹辉建议,建立创新型、高风险基础研究项目的保障机制;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形成中国特有的航天环境生理效应防护体系。
与会专家强调,面对后续极具挑战性的载人航天任务,加快学科建设,培养满足后续载人航天任务需要的高素质航天医学工程学人才,是顺利完成后续载人航天任务的迫切需要。
会议执行主席、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常耀明认为,航天医学工程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面对我国繁重的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如何使本学科人才快速成长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
专家强调,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该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不但是对国家学科体系的发展和丰富,是对国家载人航天战略和知识体系建设的贡献,同时也是载人航天对国家学科体系建设的独特贡献。面对后续任务的艰巨性、挑战性,以及基础、技术储备的不足,应拓宽渠道、扩大资源投入,加强航天特因环境对人生理、心理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防护问题,长期飞行或居留中的医学维护与健康保障问题等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推进航天医学工程学的建设与发展。
陈善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载人航天飞行、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已成为21世纪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热点,也是我国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无疑需要航天医学工程学在学科基础和技术储备上予以更有力的支持,同时航天医学工程学在我国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实施中也必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